時間:2024-03-20發布人:
最近,小編看了一本書,書里寫道,人分為"奴、徒、工、匠、師、家、圣"七個層次。其實,這些層次套用在廚師身上也是一樣的。那么,這七個層次分別代表什么呢?
"奴"屬于"不得不做"的人。比如那些不想炒菜,不愿意炒菜,卻又“不得不做”的廚師。
這類廚師從來不主動做事,“能躲則躲”,被指派任務會覺得自己“很倒霉”。這類人覺得活著就像坐牢,不自由,很痛苦。
點評:
“奴”,有時并不是一種工作態度,而是一種心態。
心態積極的人,即使每天被“困”在廚房,他們也愿意學習,從枯燥乏味的廚事里看到樂趣,收獲成長。
比如:這一次炒菜用了4分鐘,下次想辦法只用3分30秒......
"徒"是學徒,這類廚師能力不足,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愿意學習和成長。在后廚,學徒通常不會炒菜,甚至不懂基本的行廚規則,要師傅帶著,學著干。
點評:
“不會就學。”這是每個師傅都會對徒弟說的話。
“人非生而知之者”,但如果沒有主動學習的覺悟,那就不是“徒”,依然是“奴”。
"工"是后廚大部分人的層次,他們有能力按規矩把事情做好,能夠養家糊口,可以憑自己的能力立足于天地間,但也僅限于此。
他們可以按照配方炒出可口的菜肴,但規規矩矩、板板正正,缺乏創新、靈動的思維。
點評:
中國兩千多萬廚師,這樣類型的廚師最多,他們兢兢業業,但沒有亮點。
在供大于求的市場需求下,這類廚師競爭大,讓這類廚師的工資難有突破。要想拿到高工資,廚師應該脫離這個層次。
"匠",有手藝,行廚追求完美,精益求精,勇于創新,是廚界精英。
有一個詞叫“匠心”,這類廚師懂得用既有的配方,改良創新,把“別人的菜”變成自己的菜。這類廚師已經不會擔心自己工資太低了。
點評:
如果說普通廚師是用手做菜,那么,具有“匠心”的廚師就是用心做菜。
在"匠"以前幾個層次的廚師,焦點都在事上,從"師"開始,他們不僅關注自己的廚藝,而且重點關注人。
師者,不光自己有能力,而且還愿意把自己的技術傳授給別人,不僅教人做事,更要喚醒人們的內在優良品德以及智慧。品德高尚又對廚藝十分精通的人,才能被稱為“師”。
點評:
還記得當初采訪中國烹飪大師劉曉旭時,曉旭大師說:“我常常教育徒弟,做菜先做人。”
所謂“師徒”,正因為有"師"的存在,才有"徒"的成長。
在烹飪領域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做法,且在廚界有較高聲望的人。
這樣的廚師,他們不僅靠自己的努力稱霸廚界,還成為了廚師們敬佩的對象,學習的目標,他們傳承美食文化,弘揚美食精髓, 為廚師們帶來精神財富。
點評:
烹飪是一門大藝術,一份精致的菜肴講究色、香、味、形、質、器,能夠滿足味覺、觸覺、嗅覺、視覺和聽覺得多重體驗。
具有烹飪藝術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廚師都是烹飪藝術家。
人生的最高層次。"圣,通也",古代把生前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,死后尊為"圣人",比如孔子。
在廚界,也有一位“廚圣”——伊尹。他是中華廚祖,他還由烹飪而通治國之道,還是商朝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,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。
若無對烹飪理論的深刻研究和長久的烹飪實踐體會,他怎么能從烹飪中領悟出治國道理呢?
點評:
“實踐出真知”,所以,要想達到這一境界,首先要精通烹飪理論,在廚房實踐中領悟真理。心懷天下,致力于將中華廚藝推向高峰,提高中餐地位.....
小結
向優秀者學習!一名合格的廚師,必須掌握基本的廚藝。然后精益求精成為“匠”,提升技能的同時,追求更高的層次,向著“師”、“家”乃至“圣”奮力前行。
一個人能否站上更高的層次,并不取決于他擁有多少財富,也不是他的權力有多大。所謂“心為形役”,如果心不自由,權勢再高、財富再多,還是會受外物所掌控。向上的路從來不擁擠。
如果您目前從事廚師行業,工作中遇到瓶頸,想再提升一下自己并且想去歐洲出國就職多賺點錢,小編歡迎您隨時前來咨詢,廚房小白沒有經驗也沒有關系,我們有正規的廚師培訓課程,可以幫您針對雇主要求速成手藝考取廚師證,芬蘭、荷蘭、挪威、丹麥、瑞典、奧地利、新西蘭等國家都在招聘中餐廚師,歡迎您的加入~